国宾礼书画网欢迎您!
  •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翰墨名家专题报道:霍鸿伟
  • 阅兵展大国风范 文化铸民族之魂——重点推荐 艺术巅峰人物 周昌发
  • 阅兵展大国风范 文化铸民族之魂——重点推荐 艺术巅峰人物 贾玉柳
  • 阅兵展大国风范 文化铸民族之魂——重点推荐 艺术巅峰人物 李润德
  • 阅兵展大国风范 文化铸民族之魂——重点推荐 艺术巅峰人物 曹树林
  • 阅兵展大国风范 文化铸民族之魂——重点推荐 艺术巅峰人物 欧阳立強
  •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翰墨名家专题报道:唐基善
  •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翰墨名家专题报道:陈宁城
  •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翰墨名家专题报道:刘冯
  •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翰墨名家专题报道:孙雪清
  
  
百科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翰墨名家专题报道:商武斌
来源: | 作者:pmt70da0b | 发布时间: 2025-08-13 | 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言:墨海千年承古韵,山河万里写新章

中国砚台,一方静默的天地,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重量。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石器,到汉唐的规制成形,再到宋元的文人雅趣,砚台不仅是书画创作的实用之器,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它以石为骨,以墨为魂,在历代文人手中被赋予生命,成为“文房四宝”中最为厚重的一环。砚上的每一道雕痕,每一处包浆,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与文人的哲思,见证着华夏文明在笔墨间的流转与升华。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专题报道,正是以砚为媒,探寻这一传统器物背后的人文脉络与艺术嬗变。我们深入砚乡故地,访名家、探古法、观新作,试图在墨香与刀凿之间,还原一部由砚台书写的文化史诗。

本专题特别聚焦“翰墨名家”——他们终身伏案研墨的书画大家,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将看到:一方砚台如何从山间顽石蜕变为案头清供,又如何从实用工具升华为文化符号。他们的故事里,有对传统的敬畏,有对创新的执着,更有对“以器载道”这一东方哲思的当代诠释。

笔墨当随时代,而砚台始终是沉默的见证者。当我们以现代传媒的视角重新凝视这一文化瑰宝时,或许能发现:砚台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文房之首”的历史地位,更在于它始终以温润坚贞的品格,提醒着每一个执笔之人——在疾驰的时代里,仍需保有“磨墨如病夫,下笔如壮士”的从容与笃定。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砚的国度,聆听石上春秋,感受墨韵山河。

 

商武斌艺术简介

 

商武斌,(男)1958年1月15日出生于重庆江北区,自幼学习画画。在那个年代 ,基本没有什么资料可参考,无意中获得了几本介子元老书,于是每天自己尝试临摩。由于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也没有经济条件去买宣纸,有时候就跟着别人画一点素描,静物,石膏之类的。在自学画画途中认识了四川美术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的一些老师。1976年进入单位上班,在单位做美工工作,绘画一些宣传品。1984年离开单位,出去另寻谋生。在这期间偶尔画一点宣,断断续续画了一点画,庸庸碌碌的混过了大半生。最近几年商武斌先生又重拾画笔,开始绘画作品。主要是想留一点历史的遗迹,让今天过着幸福生活的年轻人,了解知道他们的父辈们为了祖国的繁荣,他们的生活曾经是多么的艰辛。商武斌先生也尝试作生宣,看看可不可以把场景画得真实一些,是的,要在生宣上画真实一点,花费的时间会很长,一张画基本上要三个月左右才能够完成。2024年由人民日报、中宣部、发改委、文旅部等部门组建的厅局级的评委会,评选现代和当代的杰出人物,精典不朽致敬大师的评选中,由1700人投票并写评语,商武斌先生荣获了第二名的佳绩,获票数高达1254票。

由于长期的奔波,身体健康敲响了警钟。壹贰拾年来,求助于中医,西医无助的情况下,商武斌先生创立了中国新中医,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对常见病和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有了一定的建树,对健康延寿和保持每天的生活状态做出了特别贡献并获得了中宣部,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民日报等单位的认可并给予颁发荣誉证书。开创了中国新中医的治疗新篇章,弥补了西医和传统中医的缺陷,中国新中医让病人远离西医,中国新中医也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治愈了很多中医和西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中国新中医北京熵昊中医院将开创新中医的崭新世界和篇章。

 

 

 

 

 

 

 

 

 

 

 

 

 

 

 

 


    
  
信息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