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时代的洪流中,文化的力量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社会进步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其成长与蜕变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革新与市场拓展,更在于文化内涵的深厚积淀与独特表达。在此背景下,“艺术家走近企业,文化赋能促发展”这一创新模式的提出,无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艺术家走近企业,文化赋能促发展”,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艺术的桥梁作用,实现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收获了独特的文化标识与品牌形象,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艺术家走近企业”这一模式的深入实践与推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受益,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共同书写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毛锡良,一九四六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家。由于家庭贫困和时代环境所迫16岁失学早早务农以求生存。17岁,师从朱枫老师(原梅村中学老师)由朱枫老师提供了一套当时美术学院的教科书以书为本指导实践苦练基本功。18岁,即开始以画像谋生自强不息,刻苦专研。在坎坷的道路上拼搏了数十年,画了数万张肖像画(包括文革时期的伟人油画像)
进入老年时代开始创作了大量民间喜闻乐见的农村风情油画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地方报刊及杂志均有发表。地方政府及各艺术机构均有收藏。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出于同感日夜不息的连续创作了10多幅“5.12 大营救等作品”。
无锡电视台多次播出捐款捐画给社会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其中有2幅作品在香港义卖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另有一幅“只要有一线希望"被毛泽东纪念馆收藏。并入编英国珍宝博物馆的收藏大典。
2011 年新加坡展和2012年法国卢浮宫展中深受外国领导和艺术界喜爱与好评。现为多家书画院聘为院士、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名誉主席、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协第三届副主席、中国红色艺术家、中国国礼艺术家、中国慈善艺术家、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中国21世纪德艺双馨书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