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墨海千年承古韵,山河万里写新章
中国砚台,一方静默的天地,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重量。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石器,到汉唐的规制成形,再到宋元的文人雅趣,砚台不仅是书画创作的实用之器,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它以石为骨,以墨为魂,在历代文人手中被赋予生命,成为“文房四宝”中最为厚重的一环。砚上的每一道雕痕,每一处包浆,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与文人的哲思,见证着华夏文明在笔墨间的流转与升华。
《砚国春秋·墨韵山河》专题报道,正是以砚为媒,探寻这一传统器物背后的人文脉络与艺术嬗变。我们深入砚乡故地,访名家、探古法、观新作,试图在墨香与刀凿之间,还原一部由砚台书写的文化史诗。
本专题特别聚焦“翰墨名家”——他们终身伏案研墨的书画大家,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将看到:一方砚台如何从山间顽石蜕变为案头清供,又如何从实用工具升华为文化符号。他们的故事里,有对传统的敬畏,有对创新的执着,更有对“以器载道”这一东方哲思的当代诠释。
笔墨当随时代,而砚台始终是沉默的见证者。当我们以现代传媒的视角重新凝视这一文化瑰宝时,或许能发现:砚台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文房之首”的历史地位,更在于它始终以温润坚贞的品格,提醒着每一个执笔之人——在疾驰的时代里,仍需保有“磨墨如病夫,下笔如壮士”的从容与笃定。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砚的国度,聆听石上春秋,感受墨韵山河。

吴文恭,1963年5月生,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新华艺术网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星光大道栏目组艺术顾问.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国际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高级书法师,法国皇家画院院士。
1989年7月,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
1996年至1997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
2014年至201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访学。
2015年3月,吴文恭创作的《中华龙》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2018年,作品入编香港《苏富比画报》专刊。
2019年,全球华夏之星春节联晚会录制现场创作书法作品《海纳百川》已被全球华夏之星春晚组委会荣誉收藏。
2020年,作品入编《法国世界报道》中国崛起,全国两会艺术专刊。同年11月25日《中华腾飞龙》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21年,荣获国际艺术梵高奖被授子国际文艺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并特聘担任荷兰梵高博物馆终生名誉馆长。同年,世界和平文化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和平艺术奖评委会,被授子;联合国和平艺术家。
2022年3月,创作唐王昌龄诗《出塞》草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22年6月,被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授予:“中国书画艺术家百佳”称号。
2024年作品入编世界美术教育史。
2025年,受邀入编《世界艺术巨匠》,同年吴文恭作品被中央音乐学院特定谱曲《墨龙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