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汉升艺术家简介:
谢汉升,字实在,号乐昌,广州市花都区人,1954年生。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智办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高级艺术顾问、中国高级书法师、中国人美出版社荣誉社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广州市印章协会理事、广州市炭步书法家协会会长。
经原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和中国书画职称润格评定中心严格评审,被授予“当代著名书法家”、人民艺术家等称号。近年在广东省群艺馆举办的“和谐广东”大型书法比赛中,分别获得过优秀奖、一等奖、铜奖、金奖;2019年在由天津东方书画艺术研究院举行的“盛世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世界华人大型书画评审联展中荣获金奖,并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荣誉称号;在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艺术家作品邀请展"评比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最近,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五个艺术机构单位授奖为"人民艺术家"光称号称号;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艺术传承人物"的光荣称号。
近年来并出版由水墨丹青文化研究院出版的《谢汉升书法集》、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书画经典、中华瑰宝《品牌艺术》欧阳中石、谢汉升、苏士澍三人书法作品合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影响力人物》谢汉升、孙晓云二人√书法作品合集,由CCT∨中央电视台编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艺术大师代表人物》一书全国发行二十万册,由启功题字的中国历代一百名书画名家(有国家书号)已入编出版发行。现在又由中国国际出版社出做的《中华匠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谢汉升、孙晓云二人书法合集已向全国公开发行。最近又获2024中国文学艺术界文化品牌人物的光荣称号。现在又被权威的网易、一点资讯、中国文艺报评为中国艺坛十大魁首光荣称号。
笔墨丹青写春秋诗书双绝铸华章
谢汉升先生,一位在书法艺术与诗词创作领域皆登峰造极的大家。他以笔墨为剑,以诗心为魂,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
观谢先生书法,如见高山流水,气势磅礴。其笔力雄浑,结体严谨,章法布局浑然天成。楷书端庄典雅,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奔放洒脱,篆隶古朴厚重。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诠释。在"和谐广东"书法比赛中屡获殊荣,在"盛世中国"书画联展中摘得桂冠,这些成就正是对其艺术造诣的最好证明。
谢先生不仅书法造诣深厚,诗词创作亦堪称一绝。其诗作意境深远,格调高雅,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作为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的诗词作品常常与书法相得益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传承与创新方面,谢先生更是贡献卓著。他担任多个艺术研究院要职,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其出版的《谢汉升书法集》等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成就,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与欧阳中石、孙晓云等大家合作的书法合集,更是当代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谢汉升先生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先后荣获"人民艺术家"、"艺术传承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权威媒体评为"中国艺坛十大魁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褒奖。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谢汉升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艺术品格,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艺术人生,正如其书法作品一般,大气磅礴,韵味悠长,必将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繁荣古韵莲塘村
谢汉升
宋绍千年展画廊,
莲花吐蕊艳芬芳。
藕丝叠韵呈诗意,
史册流传碧水塘。
一揽繁荣昌鼎盛,
高楼大厦耀明光。
古榕地铁成风景,
富裕人家过小康。
七十花甲赋感怀
谢汉升
满载苍桑笑顽皮,
今天七十步如飞。
古时已是年花甲,
喜庆开吟韵律词。
苦尽甘来清福享,
欣逢运转贵人持。
挥亳泼墨千秋颂,
把酒当歌乐赋诗。
七 律
文岡村
谢汉升
一缕霞光现眼前,
文岡设社近千年。
朝村西海金生地,
绕道东山水润田。
宝地河川钟毓秀,
槟榔香芋誉宫筵。
如今后裔同耕读,
椽笔又描新锦篇。
十六字令
游南粤雄关感怀
三 首
谢汉升
山,绿野层林险路弯。阳光照,南粤一雄关;
山,险要奇峰举步艰。回天望,好似站云端;
山,古道梅关胜景妍。三章就,陈帅凯歌还。
七 律
松山镇沙田柚赞
谢汉升
松山蜜柚遍沙田,
一片青葱远接天。
摘果黄沉形大小,
化痰清爽味甘泉。
乾隆开口频称赞,
宾客撕皮抢试鲜。
待到九州同望月,
平安子祐庆团圆。
韶关梅关古道
谢汉升
韶关粤赣莫非闲,
独秀奇峰古道弯。
溪水长流多写意,
临风两省一青山。
二中校友乐游下川岛
谢汉升
学友同行游下川,
碧波浩瀚接云天。
春风吹旺渔家乐,
粤海涛歌唱万年。
七四届高二(4)班
聚会感怀
谢汉升
一聚睽违四十年,
千杯何以载千言。
燈红酒绿今宵是,
已醉归家夜不眠。
七 律
花县二中有怀
谢汉升
别梦依稀似逝川,
忆回四十八年前。
巴江卷起红潮浪,
稚子纷扬造反鞭。
教学惟余忠字舞,
宣传只诵老三篇。
堪年你我风华茂,
抱负初心已化烟。
沁园春、重游母校
谢汉升
时近中秋,水口村西,炭步步头。看稻田翻浪金波起伏,荷塘凝翠,清景幽悠。黉宇深深,书声朗朗,桃李芊芊把学求。凝眸处,数校园气派,杰阁琼楼。
今番有幸重游,喜相会,同窗话不休。叹时光虽逝,童心未泯,功名纵杳,理想还留。回想当年,莘莘学子,相伴相知意气投。应无撼,重恩师,厚望各展鸿猷。
七 绝
颂巾帼英才
谢汉升
巾帼英才重任肩,
敢擎中国半边天。
为民护政留青史,
绣出新图盛世年
七 律
六十八生日感悟
谢汉升
生辰庆贺值金秋,
六十八年风雨稠。
少壮奔波劳碌苦,
老来潇洒乐悠悠。
笔耕颜柳显功力,
诗咏江山见韵优。
往事如烟成旧梦,
前人种树后人收。
沁园春
国庆中秋品芋头
国庆中秋,赏月团圆,共品芋头。赞家乡特产,每临超市,民间常菜,屡上茶楼。接待来宾,登堂上品,风味当今数一流。曾记否,入宫廷御,再誉神州。
余和乡里谈天,正共识,耕耘我有俦。看农夫身健,经营得法,芋田叶茂。喜获丰收,品质优良,皆因特色,放入塘中只只浮。商机到,又财源广进,乐也悠悠。
七 绝
攻 关
谢汉升
坚持不懈勇攻关,
学问深渊绕港湾。
知识殿堂无捷径,
勤耕苦读可前攀。
七 绝
赞著名影星黎耀祥
谢汉升
黎庶欢歌乐万家,
耀宗荣祖满中华。
祥麟瑞凤神州舞,
演唱成名世代夸。
七 绝
韶关梅关大道
谢汉升
韶关粤赣莫非闲,
独秀奇峰古道弯。
溪水长流多写意,
临风两省一青山。
我的童年
谢汉升
生不逢时苦了娃,
少年逃学为持家。
夏来园里偷酸果,
冬至田边烩地瓜。
爬上枝头掏鸟蛋,
深潜水底捉鱼虾。
飘萍若我逐波逐,
夜数星星晨看霞。
七 律
清朙祭故人
谢漢陞
清朙時節雨紛紛,
踏上青山祭祖墳。
悼念亡靈悲泪湧,
追懷養育苦勞奔。
幼時未懂椿萱愛,
老大方朙父母恩。
跪拜墳前思己過,
清茶薄酒敬忠魂。
七 绝
重阳访老之感怀
谢汉升
捐资赠物过重阳,
敬老尊贤典范彰。
炭步文岡村可爱,
人情厚重地天长。
七 律
游花都湖夜景感怀
谢汉升
亭台宇阁映湖中,
焰火星光耀夜空。
碧水金桥波潋滟,
银花玉树画朦胧。
听琴墨客情己醉,
赏景游人意正浓。
美色园林行不足,
瑶他更喜沐春风。
七 绝
看图题诗
可怜天下慈母心
谢汉升
背负幼儿依水湾,
手持家书读牛栏。
鸿书细看暗偷乐,
获悉夫携钱米还。
古 风
幸福不忘母亲恩
谢汉升
含辛受苦守持家,
德重如山母爱嘉。
为女培儿供上学,
光宗耀祖育新芽。
子孙铭记前人愿,
兄弟传承后代娃。
报效遗言施远景,
雄心壮志揽芳华。
醉佳私房菜即赋
谢汉升
谢家乐聚话千箩,
颖雅超新有学科。
高艺烹厨凭巧制,
醉时尽饮食谐和。
佳餚美酒随心选,
私作新鲜好处多。
房客骚人同赞誉,
菜香饭热撰诗哦。
七 律
端午巴江两镇赛龙舟
谢汉升
风鸣浪击赛龙舟,
飞棹万人争上游。
盘景千姿身伴过,
芋田两岸眼前收。
旗摇炭步催飞艇,
鼓点赤坭冲急流。
归去村翁榕树下,
当年夺锦说从头。
广塘书院第六届
书画展既国庆感怀
谢汉升
广塘艺苑聚群儒,
墨客骚人翰墨书。
博览无边成画展,
迎来国庆妙玑珠。
新时代近体诗“鼓”与“呼”初探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这段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用白话文说便是:“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到现在已有七百多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间推算,也该是贤明的人有作为的时候了。但现在老天仿佛还没这个意思,而如果有一天它想让天下太平,看看当今这个社会,除了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揭示一个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必有圣贤者出。五百年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农耕时代,社会发展非常缓慢,需要五百年;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日新月异,由乱到治,一百年甚至几十年有圣贤者作,不以为奇;二是包含着充分的文化自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如果有一天想让天下太平,看看当今这个社会,除了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何等自信,比起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多少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特点要义,众者备述矣,不赘。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从诗经和楚辞开始,经过一千多年的演绎,到初唐时期已基本趋于完善,中晚唐达到了巅峰。
然而,时代在发展,正如总书记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所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无疑为古典文化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
一、歌颂新时代的近体诗现状
网络、刊物上歌颂新时代的近体诗如雨后春笋,数量日以万计,但大多千篇一律,读一篇而知其余矣。例如:
十九大胜利召开感赋
一
丹桂金飘一片天,北京盛会聚群贤。
小康决胜新时代,大国扬帆特色船。
不忘初心人守洁,勇担使命梦奔圆。
领航世界高峰论,带路西洋织锦篇。
二
大国盛装妍会期,帜扬特色灿今时。
小康拓展城乡梦,古道放飞带路诗。
千里衔香南域雁,九秋着韵北疆枝。
中华迈入新时代,一剂良方世界医。
三
特色恢弘大国声,强音奏起五洲鸣。
勇担使命传青史,不忘初心举赤旌。
海晏河清千载治,途宽梦阔百年成。
经天纬地中华业,时代扬帆阔步行。
这类诗能写成这样也属不容易。这几首诗平仄粘对都没有问题,起承转合尚可,“鼓”与“呼”之声不可谓不大,但是,读一首跟读三首毫无区别,读完也没留下印象。不能说它有大毛病,然而,口号化、熟语化大抵是这类诗的共同点。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风是民间民风歌谣,风土人情。雅是朝廷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古代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除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诗歌。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大多数人认为,颂不如雅,雅不如风。歌颂新时代的诗,应介于雅与颂之间,如果是应某某部门要求而写,又可以归入应制诗一类,其写作确实是有些难度的。
二、选好切入点,避开口号化、熟语化
由上述歌颂新时代的近体诗现状而想到,写好这类诗,首先要选好切入点,事件可以选小事,选小事容易写得有血有肉,以小见大符合美学观点。尽量做到两个避免,一是避免口号化,二是避免熟语化。例如:
收看两会两首
风云际会展风流,回首中天月一钩。
小曲闲啍真叫爽,整它几两二锅头。
春进山庄脚步轻,屏前字字暖三更。
聆听报告心潮滚,村外传来锣鼓声。
新时代乡村游有记
河堤远望夕霞西,四野风光引话题。
十九大文今再读,心头已解往时迷。
纪念农村攺革开放四十周年
土墙草屋忆从前,藤帽牛鞭世代传。
辛苦日耕三亩地,分红时数两元钱。
放开水起农村富,改革风生产业圆。
一夜春雷花万树,人间沧海又桑田。
第一首的切入点是二两二锅头,再平凡不过了。为何“整它几两二锅头”,起因是收看两会,喜悦心情跃然纸上。第二首的切入点是几声锣鼓,锣鼓在农村只有隆重庆典才有,意象表达清新到位。第三首作者是个知识分子,切入点选择了散步、思考。这几首诗虽然谈不上精品,但其共同点是切入点平凡而寓意深远,避开了口号化、熟语化。
我们看看古人的诗,魏晋时期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同根生出来的,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是以小喻大的典范。
汉语言文字和诗词的美是无以穷尽的。我们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共同努力吧。
主办:国宾礼书画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鲁ICP备19024041号-1